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市场,净流入金额超7300亿港元,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在政策指引下,南向资金逐渐成为港股市场的中坚力量。
上半年净流入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持续走高,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亦达到18.68%,涨幅在全球重要指数中名列前茅。港股通为港股市场贡献了大量资金流入,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上半年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7311.93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与历史全年数据相比,仅次于2024年的8078.69亿港元。
按月份来看,今年1~4月,南向资金连续4个月净流入在1000亿港元以上,而港股通开通以来,仅有7个月单月净流入金额超过1000亿港元。今年4月,南向资金净流入1666.72亿港元,月度净流入额高居历史第二。从南向资金买卖总额来看,今年2月合计买卖总额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达到2.62万亿港元。
从单日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参与的交易日累计有115个,其中96个为成交净流入,占比达到83.48%。4月9日,南向资金净流入355.86亿港元,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单日新高。
结合行情来看,南向资金整体呈现“越跌越买”的态势,上半年共有3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其中有16个交易日恒生指数收跌,占比超过53%。如4月7日,恒生指数大跌13.22%,恒生科技指数大跌17.16%,南向资金仍坚定加仓,单日净流入153.73亿港元。
成交额占比提升至40%以上
近年来,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参与度明显提升。按交易额占比来看,2015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总额占港股市场成交额的比例仅为2.98%,随后逐年增长,到2021年首次突破20%大关,2024年达到34.63%。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参与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明显,前5个月这一比例提升至43.12%(注:港交所还未公布6月总成交数据),即港股市场超四成的成交额来自港股通。
南向资金加大对港股的配置力度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其一,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持续扩大,2023年3月将恒生综合指数内符合有关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标的范围。2024年6月,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ETF标的范围,降低ETF纳入规模要求。其二,税收优惠政策延续,沪港通、深港通转让差价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至2027年,有力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中银证券认为,随着内地资金的不断流入,港股市场或将迎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政策不断放宽的大背景下,港股不仅吸引了大量来自内地的资金,还进一步增强了与全球资本的联动性。香港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具备更高的流动性和多元化投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香港金融市场的成熟,港股将成为投资者拓展亚洲市场、捕捉全球投资机会的理想平台。
银行板块获大幅加仓
按申万港股行业分类来看,截至6月30日,相比2024年末,港股通对29个行业的持股市值出现增长,其中银行、医药生物、传媒、电子、商贸零售的持股市值增长最多,均在1000亿港元以上;仅有建筑材料、电力设备两个行业的持股市值出现下降。
银行股今年以来获南向资金青睐。截至6月30日,港股通持股市值超1000亿港元的11只个股中,有4只为银行股,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汇丰控股、中国银行。按持股数量变动来看,港股通对中银香港、渣打集团、招商银行的持股数量较去年末实现翻倍,增幅分别达到289.73%、142.65%、114.23%。
上半年港股银行股表现亮眼,恒生港股通中国内地银行指数上半年上涨25.94%,在恒生重点指数中涨幅居首,青岛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中银香港等5只个股累计涨幅均在40%以上。
此外,“A+H”的银行股中,H股相较其A股均有一定比例的折价,也就是说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更具有配置性价比,因此受南向资金的青睐。
数据宝统计,截至7月2日,15只“A+H”的银行股中,有13只个股A股溢价率在10%以上,郑州银行居首,溢价率达到93.61%,其A股市净率为0.43倍,滚动股息率为0.95%,港股市净率仅为0.22倍,滚动股息率则为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