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是干大事的人,京东的商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大。
出品 | 电商行业 作者 | 赵云合
京东推出两款社交产品
京东也要在AI社交赛道上发力了。
近日,京东推出了两款AI社交产品,分别为“宠TA”和“聊愈小宇宙”。两款产品的入口都在京东APP内,在京东APP中搜索名字即可直接跳转到产品的服务页面。
“宠TA”是一款以数字人、数字宠物为核心的AI社区产品,聚焦数字宠物陪伴,旨在满足用户对虚拟情感交互的需求。
在该产品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数字人或数字宠物进行对话。
同时,用户可以参与产品中“萌宠换装”“颜值打分”“动物乐园”等活动,可玩性还是挺高的。此外,“宠TA”还提供宠物医生咨询服务,相当于宠物健康诊所,为宠物的健康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也将“宠TA”和电商服务联系了起来。比如,点击进“宠物活体”中,可以发现有各种真实萌宠。同样的,进入“零食专场”频道中,也会发现各种宠物好物,二者都可以直接点击购买。
不难看出,“宠TA”利用数字宠物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又将这种情感导向了具体的消费场景中,实现边玩边买的闭环。
“聊愈小宇宙”则是一款情绪识别与解压游戏结合的AI心理陪伴产品。在这里,用户可以和AI心理咨询师小鱼进行情绪化聊天。小鱼会根据用户输入文本所体现的情绪倾向,提供定制化的心理疏导内容。
为了增加该产品的互动性,产品内还提供了各种解压小游戏和趣味测评。用户可以在解压小游戏中调节情绪,也可以通过趣味测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真实情绪,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产品中的“微光社区”。在这里,用户可以发布各种内容,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和其他用户一起交流,引起情感共鸣,也可以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表达中。
“聊愈小宇宙”自带心理健康类的产品属性,为此产品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付费服务,付费价格为49.9元,PLUS会员可再减10元,服务内容包括30分钟1对1的沟通、1次科学而系统化的评估,以及1套专业有针对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这两款社交产品,虽然都是针对用户的情感需求提供陪聊服务,但指向性不同。一个重在萌宠,一个重在情绪。这种细分场景,能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吸引不同的用户,也区别于市场上雷同的AI陪聊产品。
不过,虽然这两款产品重在AI社交,但最终的目的其实还是电商交易。通过该产品建立起与用户的情感联系,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并提供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社交-推荐-购买”的闭环。
通过这两款产品,京东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不仅提高了用户打开平台的频率,也能延长用户在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最终转化为具体的消费行为。
互联网大厂探索AI社交
从市场规模来看,社交是一门充满潜力的好生意。权威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社交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10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万亿元),展现出广阔的未来前景。
只是,目前国内真正在社交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也就是微信和QQ。截至2025年,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4亿,覆盖中国90%以上的网民。很明显,在社交上微信已经筑起强大的护城河。
互联网大厂做社交,其实不仅仅局限于社交。
社交不仅是互联网流量获取和留存的重要途径,还为广告、游戏、电商等变现方式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微信这一社交入口,就拓展了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广告、视频号电商等多元化服务。
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大厂争先加入到社交市场竞争中的原因。不过,面对微信筑起的护城河,其他玩家很难分一杯羹。
但是,玩家们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在不断寻求突破口,AI社交则让玩家们看到了发展的可能性。近几年,玩家们陆续推出不少AI社交产品,力求抢占市场先机。
早在2023年11月,美团就推出了首款AI陪聊产品“WOW”。这是一个独立的APP,主打“年轻人自己的AI朋友社区”,提供沉浸式角色扮演与情感陪伴体验。
“WOW”内置有29个AI角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当然,也可以即时切换聊天角色,体验不同的场景。据其下载量来看,该产品的受众还是比较小的。
抖音在社交上进行了多次尝试。此前,抖音就推出过“多闪”“飞聊”等社交产品,但反响一般。
去年3月,抖音上线AI社交APP“话炉”,后改名为“猫箱”,主打感情陪伴和沉浸式角色互动。
在这里,用户不仅可以自由设计AI角色的外貌、声音、性格、背景故事,还可以自由设计剧情走向等。
“猫箱”推出后反响不错,截至2024年5月,猫箱单月用户增长达30万,DAU(日活跃用户数)为2.8万,在AI社交市场中排名第三。
和抖音类似,百度在AI社交产品也做出了多番尝试。比如“文小言”和“小侃星球”,这两个产品的功能相对简单,聚焦于和数字人聊天。
后续,百度又推出了“万话”和“月匣”。这两个产品的功能趋向多元化,在简单的聊天功能之外,还加入了角色扮演、剧本互动等功能,体验感更佳。
玩家们持续推出不同AI社交产品,这其实是一个实验的过程。可以看出,AI社交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只是,目前还没有一款AI产品获得绝对领先的竞争优势。为此,玩家们对AI产品的实验,还在继续。
AI社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I社交是一门值得做的生意,但也不可忽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仔细比较市面上的AI社交产品,不难发现同质化严重。比如,AI角色的设定以及剧情的设置,其实大差不大。
产品之间没有差异化优势,很难被用户选择。同时,角色、剧情的雷同,也会逐渐消耗用户的新鲜感,体验感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目前AI社交产品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技术缺陷明显。
不少用户反应,AI角色常常忘记对话内容,语言重复,难以维持长期人格连贯性。同时,AI角色终究是机器人,还是相对死板且缺少温度,很难让用户完全沉浸在角色中。
此外,基于AI对话的高度自由,对话很容易被诱导至高敏感场景,内容尺度也难以掌控,监管风险高。AI社交产品需要收集大量用户数据以优化模型,但数据滥用和泄露风险高。
当然,任何产品的推出或多或少都有潜在的问题。毕竟,这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有完善的空间。
但是,要想在AI社交的市场中夺得发展的先机,玩家们还是需要趁早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比如内容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提高。这样,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
目前看来,每个玩家都还有机会。最后到底谁能脱颖而出,还是要看谁有真本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