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券业行家
继董事会、监事会换届之后,德邦证券更新了高管名单。最大的变动来自“一把手”:原总裁左畅女士离开高管团队;原CEO武晓春出任总经理、财务总监,代行首席风险官职责。对这家年前由山东国资控股的券商来说,高管层的变动,寓意着新的开始。
主要高管换届
在《国资掌门就位!德邦证券》一文中,行家曾点评了德邦证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事项。
时隔月余,德邦证券官网全新的高管名单,基本印证了此前的“猜测”。行家注意到,原正副“总裁”的头衔,统一更名为正副“总经理”。
具体来看,武晓春任总经理兼财务总监(CFO)、首席风险官(代)。朱瑾任高级副总经理兼首席人力资源官(CHO)、董事会秘书。陈凌云任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CIO)。孙超任副总经理。丁丽琴任合规总监。三家投行类分公司负责人未有变动。
最大的变动是原总裁左畅女士,本次她卸任德邦证券高管职务,继续担任德邦基金、德邦资管董事长。这位生于1973年的券商女将,早在2009年便加入德邦证券,未来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已深耕数年的公募和资管子公司。
回想今年5月,德邦证券董事会换届:“复星系”出身的金华龙先生转任副董事长,来自股东方山东财金集团的梁雷先生履新董事长。山东财金委派和提名的董事集体就位,包括武晓春、左畅在内的6人退出董事会名单。
如今,随着德邦证券换将,领导层组合已由过去的“董事长金华龙(复兴系)+总裁左畅”,明确转变为“董事长梁雷(山东财金)+总经理武晓春”。
山东国资入主
董监高的系列变动,清晰对应着德邦证券深度“国资化”的进程。
2024年9月,证监会正式批准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财金集团)成为德邦证券控股股东。
作为省属重要国资平台,山东财金集团入主后,随即启动了管理层的系统性调整,旨在将国资管理理念与资源优势深度注入券商运营。
山东财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雷亲自出任德邦证券董事长,其深厚的国资系统履职背景将有力强化股东方与券商的战略协同。而留任的武晓春执掌经营,则兼顾了行业经验与市场化视野。
从高管调整情况看,德邦证券正逐步剥离“复星系”烙印,转向聚焦服务山东实体经济与区域资本市场。这种“平滑过渡”模式,既尊重了历史贡献,也为新战略的落地扫清了障碍。
业绩持续承压
除了股东的变更之外,持续多时的业绩不佳,可能是高管调整的重要因素。
在易主之前的数年里,德邦证券业绩持续承压。
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负且居行业倒数第三;2022年和2023年盈利仅为千万级别,勉强在盈亏线边缘“徘徊”。2024年,全行业业绩复苏的背景下,德邦证券归母净利润骤降至-1.49亿元,同比降幅达829.17%,“刷新纪录”。
从2024年营收结构看: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下降15.59%。自营业务揽收5.72亿元,同比增长4.59%;其中投资收益增65%至3.4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降32.42%至2.29亿元;信用业务净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0.97%。资管业务创收2.24亿元,也有两位数增幅。而经纪业务虽有“924”行情“助力”,仍下降28.12%至3亿元,降幅居首。投行业务(主要是债券承销)揽收1.22亿元,同比下降25.87%。
作为德邦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德邦资管2023年净利润为0.08亿元,2024年锐减为-0.42亿元。
而正在挂牌转让的德邦基金同样由“盈转亏”。转让公告显示,2024年净利润0.13亿元,2025年1-5月亏损0.11亿元,几乎“吞噬”了2024年全年盈利。
包括财富条线和投行条线等核心业务,近年来显著萎缩;支撑业绩的自营业务,带来大幅波动与巨额亏损;再加上旗下子公司的业绩不振,共同构成了德邦证券管理层更迭背后的严峻财务现实。
寻找未来机会
管理层变动前后,德邦证券的从业人员面临结构调整,甚至出现了“讨薪”事件。
2024年底,德邦证券及旗下德邦资管共有从业人员1,263名,包括一般证券业务1,014名,投资顾问146名,证券经纪人29名,保荐代表人27名,证券分析师46名。
如今,德邦证券(含德邦资管)从业人员为1,170名,今年以来净减少93名,降幅为7.36%。其中,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减少70名,降幅为6.90%;分析师减少26名,降幅高达56.52%;保荐代表人减少3名,降幅为11.11%。与此同时,投资顾问增加4名,经纪人增加2名。这可能意味着,德邦证券未来的重心还是经纪业务。
在离开德邦证券的保代中,曾任洲际油气、大千生态、神雾节能等上市公司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任浩纯先生,已加盟上海证券,但暂未重新取得保代资质。
从招聘信息来看,德邦证券唯一的社招岗位为甘肃分公司财富顾问,未有更多信息。而在行家发稿之际,德邦证券官网宣布撤销甘肃分公司,客户和业务将“跨省”转到成都领事馆路营业部。由此推测,德邦证券的官网招聘或已“过期”。
期待券商突围
同为山东国资背景,中泰证券经过多年发展,已稳居行业TOP20,而近期易主的德邦证券,尚在行业尾部徘徊。
这也是中小券商的共同困境:既需应对头部券商的挤压,又要在国资控股后平衡政策导向与市场化运营。
在高管团队定型后,如何山东国资赋能下将区域资源转化为业务优势,如何平衡人员稳定,重构盈利模式,扭转业绩颓势,仍是突围所需跨越的门槛。
市场期待,这家老牌券商能在“山东国资时代”,书写新的逆袭故事。毕竟,在证券业马太效应加剧的当下,高管“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或许正是其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