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尔生物,落空。。。》
来源:成长企业常识
后浪森林研究室 | 洛上洲
研究助理 | 雷思玉 编辑 | 许佳维
2024年12月23日昭告市场,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换股吸收合并;2025年1月6日同时披露,换取吸收合并事项终止。这宗被称之“蛇吞象”交易,最终落空。
这应验了朴素的真理——成了未必是好事,不成必然是坏事,两只股票复牌的当日,海尔生物跌10.08%,上海莱士跌4.57%。而且,海尔生物跌幅是全市场仅次于普利制药的股票。
为什么交易没有完成呢?
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披露中均表示:“交易结构较为复杂,尚未能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
“复杂”
该怎么理解所称的“复杂”呢?
这里所指的复杂大概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海尔与海尔内部利益层面,一个是海尔的其它股东与上海莱士的其它股东层面。
上海莱士除投资机构人外的股东分别有海尔集团控制的海盈康持股20.02%,基立福控制的Grifols.S.A持股6.58%,中国信达资产持股4.21%,RAAS CHINA即莱士中国持股2.86%。
海尔生物主要利益结构包括“青岛海尔生物医疗控股”持股31.64%,青岛海智汇赢持股10.10%,天津海盈康持股3.47%,天津海创盈康持股3.14%。
这两个利益结构清晰地透露出,这次换股合并落空主体并非来自海尔生物,而是另一方上海莱士——海尔方面仅仅只有20.02%控制权,但要完全主导其余79.98%利益存在难度,特别是必须要平衡Grifols.S.A、信达资产和莱士中国的利益。
海尔生物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这是对上海莱士主要股东有利,还是对上海莱士全体股东有利?这个关键问题一定要过关。而双方公告所指的“相关各方”大概就是这个问题。这是有难度的,这大概是“复杂”之一。
复杂之二是海尔集团与海尔控制的其它主体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涉及到利益的方方面面,也可能存在:海尔集团的利益是否与海尔生物的利益一致?
海尔集团公司,在海尔生物上市时,仅称“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
海尔生物方面,持股31.64%的海尔生物医疗控股,股东为盈康双生和海尔创业投资,分别70%和30%;持股10.10%的青岛海智汇赢由一个普通合伙企业和五个有限合伙股东平台构成;持股3.47%的天津海盈康35个企业核心骨干组成;持股3.14%的天津海创康由46个内部管理层组成。
海尔集团公司是最顶层,其余都是分布于各个结构上的点,这其中也包括上海莱士。但上海莱士又有其它的较大股东,相对于海尔系内部,利益结构处理相对又大了许多。
“意图”
这一次的海尔生物换股吸收上海莱士,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是“小吃大”或者“蛇吞象”。
停牌前的2024年12月23日,海尔生物市值约112亿,上海莱士约479亿,一个上海莱士等于4个多海尔生物。恢复交易后,上海莱士456亿,海尔生物99.84亿,约一个上海莱士等于4.58个海尔生物。
海尔生物不足上海莱士的四分之一。
另一个需要考量的条件是,两者业务有协同吗?
海尔生物业务分生命科学板块和医疗创新板块。生命科学业务主要是向用户提供包括样本管理、样本制备、生物培养、实验动物管理、危化品管理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及细胞复苏/扩增/培养、冻干、冻存融、无菌检查稳定性实验等小试、中试、质控场景的制药服务解决方案;另一块医疗创新业务是向医院、公卫、血/浆站用户,围绕院内用药、公共卫生、城市用血、老年人健康管理、妇幼保健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创新供给方案。
很显然,海尔生物两块业务都基于一个共同特征,即解决方案、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平台服务,把“好行业、好公司、谋同道”聚于海尔生物旗下,赋能形成共同价值。
这也是海尔生陆续引入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公司(原四川海盛杰低温科技公司)、海尔血技(原重庆三大伟业制药公司)、金卫信、康盛生物、海尔生物科技苏州公司(原苏州厚宏智能公司)优质标的加入的关键原因。
这一次海尔生物换股吸收上海莱士,大概率也是出于这一考虑。海尔生物要做大,必须要有硬菜、大菜,上海莱士就是这道硬菜,且恰巧是自己盘子里的大菜。
近几年来,上海莱士收入一直以两位数增长,2020年收入27.62亿,2021年42.88亿,2022年65.67亿,2023年79.64亿。2024年前三季度63.14亿。且连续五年净利润都在10亿级别之上。
上海莱士目前有上海、郑州、合肥、温州、南宁五个血液制品基地,产品覆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三大类,是目前中国少数可从血浆中提取六种组分的血液制品企业。
“莱士之变”
历史上,上海莱士已三易其主更换控制人。
上海莱士创始于1988年,之初是由美国稀有抗体抗原供应公司(美国莱士RAAS)和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制品输血器材经营公司合资成立。
2004年,科瑞集团投资上海莱士,并与莱士中国共同控股上海莱士,各持50%。科瑞集团的控制人是郑跃文。2008年上市后,上海莱士控股股东为创始人美籍越南人黄凯控制的莱士中国,及郑跃文控制的科瑞天诚,各持股上海莱士37.5%,是中国全市场罕见的共同控制案例。
2018年,上海莱士因重仓的万丰奥威(维权)和兴源环境(维权)出现近20亿亏损,导致业绩巨亏超过15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亏。
这一年,上海莱士公布了一项400亿元重组方案,直接带崩了上海莱士股价,随后停牌了十个月之久。
2018年下半年开始,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质押融资出现到期不能按期偿还及跌破平仓线,部分债权人采取了司法冻结、向法院申请强制处置质押股份,科瑞天诚、莱士中国所持上海莱士股份出现被动减持。
2022年,科瑞天诚一年内减持了5.45亿股,持有上海莱士股份只剩下2.44%。
与此同时,莱士中国所持上海莱士也降至5.39%,且因莱士中国2022年6月1日已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命令清盘,由香港破产管理署委任临时清盘人,清盘程序尚未结束。由于科瑞天诚合计股份比例低于基立福,基立福便顺势成了第一大股东。
基立福是2020年入股上海莱士的,基立福在2019年11月承诺3年内不谋求上海莱士控制权,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莱士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2023年6月15日,上海莱士公告称基立福正在筹划涉及公司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
7月,但上海莱士在公告中也提到,虽然本次交易后基立福将不再为上海莱士第一大股东,但基立福与上海莱士约定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末,Grifols, S.A.(基立福)与海尔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及股份购买协议》,海尔集团收购基立福所持上海莱士20.00%股份,交易价格125.00亿元;同时,基立福将剩余6.58%股份表决权委托予海尔集团。
基立福全身而退,直至2024年12月23日上海莱士与海尔生物披露换股吸收事项。
终止并不是结束。
2024年7月30日,谭丽霞成为上海莱士董事长,她还是海尔生物董事长,同时也是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盈康一生董事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