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6月以来,A股上市期货公司股票出现多次连续涨停,板块热度持续攀升。在市场人士看来,期货公司股票“走红”是受政策红利释放、全球避险需求激增、行业创新发展等因素驱动。
6月30日,苏豪弘业期货(下称弘业期货)股票高开后涨停,至此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6月以来,除弘业期货外,南华期货和瑞达期货股票均出现过连续涨停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整个6月,南华期货和弘业期货股价涨幅均超过70%,瑞达期货股价涨幅超过30%。
6月29日晚间,弘业期货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6月26日、27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公司董事会采用电话和书面方式对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就有关事项进行核实,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补充、更正之处,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6月27日,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6月24日、25日、2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截至公告披露日,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对期货公司股票的强势表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表示,以弘业期货为例,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正增长,且增速可观,这增加了市场对期货公司股票价值的认可度。且弘业期货早期布局的境外业务为其带来了竞争优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著提升了其股价表现。
6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在宪报刊登公告,宣布《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弘业期货,和正在推进H股上市的南华期货也因此受到关注。
弘业期货6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始终密切关注跨境支付及相关金融科技领域的政策动向与市场需求,并将基于自身业务实际需求评估和把握相关机遇。公司香港子公司弘业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1、2、4、9类牌照,可为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等业务提供支持。目前稳定币相关业务尚未开展,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法规的实施进程及市场机会。
南华期货全资控股的横华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1、4、9类金融牌照,具备全方位金融服务能力。而关于H股上市的进展,南华期货在近期公告中表示,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另外,瑞达期货6月12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没有提供虚拟货币的交易,也暂未涉及稳定币方面的相关业务。
期货公司所在的多元金融板块,近期在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支持、外部机构看好A股,以及投资者入场交易积极性提升的共同作用下持续走强。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和机构在期货市场的对冲需求大增,期货公司股票受到提振。
今年关税政策多变、地缘摩擦频发,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境内外客户避险需求增加,相关业务增长迅速,使期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市场关注度提高。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认为,2025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复杂多变,投资者对期货套期保值、投机交易的需求增加,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期货公司业绩预期向好可能推动其股价走强。
招商证券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地缘冲突、政治变动等不再是偶发事件,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跨境资本运作的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在航运、汇率、利率等层面的风险管理需求与日俱增。而伴随组合保证金的推广、做市商管理规则的完善,产业客户参与套期保值的成本下行,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潜在需求或得到充分释放。
近年来,在金融服务实体的功能性定位要求下,期货行业的地位逐步抬升。招商证券研报还提到,随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期货政策红利已至,行业发展新周期即将开启。长期看,行业发展目标明确,整体路径清晰。期货行业体量小,盈利波动较大,伴随政策红利的释放,行业整体将向“小而美”迈进。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表示,去年以来,期货行业政策利好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增多,期货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助推金融强国建设。
王骏认为,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期货业务拓展将迎来难得的机遇。《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新规一旦落地,期货公司业务将向多元化、一体化转变。这不仅能为期货公司开拓新的业务增长领域,还预示着行业生态将重塑。比如,期货公司未来加大投研一体化投入,提升研究能力,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同时也能优化自身收入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开展,将助力期货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服务国家战略,吸引更多国际客户参与境内市场交易,提升我国期货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品种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创造有利条件。另外,中国证监会近期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将更多产品纳入外资交易范围,尽快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刘春彦认为,外汇期货的推出,可以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未来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将愈发复杂多样。“以人民币汇率风险为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明显,境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将激增。”王骏说,外汇期货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国际化是期货公司不可忽视的战略方向。”韩乾说,早期布局海外市场的公司已显现先发优势。期货行业应积极拓展境外业务,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增强自身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韩乾认为,中小型期货公司若能聚焦新能源领域,深耕相关产品和业务,有望在细分市场实现弯道超车,摆脱传统业务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王骏认为,期货市场品种创新也促使期货公司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与产业客户的合作,开发更多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模式,进而拓展业务边界,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