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峰投研
当“三年持有期”产品贴上“明星基金经理”标签,本应是资本市场“长期价值”的践行样本。
但泉果基金赵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C,却上演了一场残酷的反向实验:合计135.02亿元规模中,99.47%由散户持有,任职超2年(2年又258天)回报分别为-23.59%、-24.41%——被“明星光环”吸引的普通基民,正遭遇“锁仓+亏损”的双重绞杀。
三年持有期已过去72%,剩余约10个月到期,散户面临“多重困境”:想止损?锁仓机制让资金彻底“冻住”;盼反弹?基金规模过大+策略单一,反弹弹性远弱于同类产品。
泉果基金总经理王国斌的职业生涯高光,源于东方红资管时期的“机构化胜利”:彼时产品以机构持有为主,依赖深度研究、长期策略与机构协同,打造出“东方红睿丰”等明星产品。
但泉果基金成立后,财富自由的王国斌,出资3500万元参与创建泉果基金,足见其富裕程度,但如今似乎却走上“明星依赖+散户收割”之路:
借赵诣“农银新能源冠军”的光环,首发产品狂吸百亿;设计“三年锁仓”机制,既锁定规模,又规避了散户短期赎回的压力——但也将风险全部转嫁给散户。
而曾以“东方红价值投资神话”名震江湖的泉果基金总经理王国斌,正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关口:如何破解这场由“规模狂热”“策略僵化”与“散户接盘”交织的困局?
百亿明星经理赵诣三年锁仓产品亏超23%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 2022年10月成立时的1元面值,如今已跌至0.764元(对应-23.59%亏损)。
更刺眼的是规模与亏损的共振:A类115.61亿元的巨无霸体量,让基金在震荡市中如同“巨轮搁浅”——调仓迟缓、冲击成本高企,进一步放大了净值跌幅。
在基金吧评论区,散户的愤怒溢于言表:
有基民直言:“指数到3600也到不了一元钱,我们买基金的时候可是2900哦(注:沪指从2900点升至3600点,区间涨幅超24%,该基金却逆市大跌)
还有基民更直接炮轰:“泉果和赵诣,有你们这么坑人的吗?”
这种“市场上涨基金下跌”的背离,暴露出基金策略与市场风格的严重错配——赵诣延续“新能源集中持仓”策略,却遭遇2023年以来成长板块的持续调整(光伏价格战、锂电需求疲软),曾经的“alpha源泉”沦为“beta拖累”。
三年持有期已过去72%(剩余约10个月到期),散户面临“多重困境”:
想止损?锁仓机制让资金彻底“冻住”;
盼反弹?基金规模过大+策略单一,反弹弹性远弱于同类产品。
“长持有期”本为熨平波动,却在策略失效时,变成了“亏损放大器”。
99.5%散户持有:机构用脚投票的“信任警报”?
2024年末持有人数据显示:机构持有比例仅0.53%,个人持有高达99.47%。
这意味着,专业投资者早已用脚投票,而普通散户因“明星基金经理”“长持有期=安全”的认知偏差,成为绝对接盘侠。
王国斌的职业生涯高光,源于东方红资管时期的“机构化胜利”:彼时产品以机构持有为主,依赖深度研究、长期策略与机构协同,打造出“东方红睿丰”等明星产品。
但泉果基金成立后,却走上“明星依赖+散户收割”之路:
借赵诣“农银新能源冠军”的光环,首发产品狂吸百亿;设计“三年锁仓”机制,既锁定规模,又规避了散户短期赎回的压力——但也将风险全部转嫁给散户。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用明星IP圈散户钱,以锁仓机制赌市场周期”,与东方红时期的“机构信任体系”彻底背离。
机构撤退的隐情:策略、风控与规模的三重隐患
一是,策略同质化,赵诣一度单押新能源,而2023年后市场主线切换至AI、红利,策略弹性耗尽;
二是风控缺失,基金年内最大回撤超30%,远高于同类产品,机构对风险容忍度更低;
三是规模泡沫:115亿规模的偏股基金,在新能源赛道已达“容量天花板”,超额收益难以为继。
王国斌的破局困局:从“价值信徒”到“规模囚徒”
在东方红资管时期,王国斌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是“三位一体”,这种模式下,东方红诞生了“持有十年收益超10倍”的传奇产品,成为价值投资的标杆。
加盟泉果后,王国斌似乎陷入“明星依赖”的路径依赖:
力推赵诣为“台柱”,却未构建多元化策略团队——赵诣延续农银时期的“新能源集中持仓”,在市场风格剧变时毫无招架之力;
以“三年持有”锁定规模,却未匹配“抗周期策略”,导致基金在新能源调整周期中裸泳。
更值得质疑的是“规模导向”的产品逻辑:明知115亿规模的偏股基金在新能源赛道已近“极限”,仍通过明星IP疯狂吸金,最终让散户为“规模泡沫”买单。
业内人士表示,王国斌若想破局,必须回答三个尖锐问题:
产品设计是否“为规模而锁仓”?三年持有期本应服务长期策略,却成了“锁死散户资金”的工具,是否背离初心?
风控体系为何失效?基金最大回撤超30%,作为总经理,是否对基金的风险管控存在失职?
投资者信任如何重建?当99%散户亏损,曾经的“东方红价值信仰”如何在泉果延续?
当东方红的“价值圣经”撞上泉果的“规模野心”,王国斌正面临职业生涯最残酷的镜像:他亲手缔造的长期投资神话,如今竟以“散户锁仓巨亏”的方式崩塌。
这场困局的根源,或许在于从“机构信任”到“散户收割”的模式异化——而破局的关键,不仅是拯救赵诣的百亿基金,更是重新审视泉果的底层逻辑:究竟是“长期价值的践行者”,还是“规模游戏的玩家”?
对99.47%的散户而言,他们等待的不仅是净值反弹,更是一场关于“资管初心”的答案。
百亿亏损,百亿商誉,百亿分销权:富卫集团四冲IPO幕后的李泽楷“钞能力”大揭秘!
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金强: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赋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又一百亿基金经理卸任!国联基金朱柏蓉因“个人原因”卸任全部产品,任职回报高达37%,在管产品均成绩优异
汇添富基金ETF排名下降2位,从第13滑落至第15名,3只产品跑输基准!三年前总经理张晖曾表示ETF发展潜力巨大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上交所将扎实推进科创板“1+6”改革举措和示范案例落实落地
益民基金成立近20年资产规模8.2亿: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李静离任 总经理兼任财务负责人职务
如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资产配置是能够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视频|如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资产配置是能够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因素